棉市观察|纺企出货顺畅 后市有何隐忧?
据江浙、山东等地棉纺织企业、轻纺市场贸易商反馈,一周来棉纱询价、出货延续活跃,其中C60S-C80S棉纱仍旧很火热,部分大中型纱厂表示高支纱基本没有库存,厂外有客户排队提货的现象。C21-C40S棉纱表现中规中矩,其中C26S、C30S等非常规纱供货稍现紧张。值得注意的是,沿海地区布厂、中间商反映,100S及以上精梳纱的成交形势较12月中下旬回落,但因纱厂大多“按单生产”,因此目前成品库存、资金压力有限中国化工网okmart.com。整体看,目前国内纱厂、织布企业产销仍比较顺畅,抓紧排单、赶单,下游终端市场情绪稳定,春节前有低价抛货、回笼资金计划的纺服企业并不多。
山东和河南纺企表示,虽然目前棉纱成交、发运较好,纺纱净利润也较10、11月份大幅好转,但近几日担忧逐渐升温:一是因近期补库皮棉成本偏高,而纱布接单期集中在10-11月份,实际净利润大打折扣;二是2021年上半年疫情发展、人民币升值、中美中欧关系等走向不确定较大,长期、大额订单风险偏高,而“短、小、精”订单的交付期集中在春节前,3、4月接单形势并不明朗;三是随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国疫情逐渐可控,复工复产全面提速,中低端家纺和服装出口订单开始从中国回流到印度,一些国际品牌和零售商除了向东南亚纺织大国转单外,还扩大投资建厂规模。部分小纱厂和织造企业床上用品、毛巾及其它家纺用品代加工订单较11、12月份下滑的较大;四是棉花、棉纱等前端价格大幅拉涨,坯布、面料价格中幅上涨跟进,而服装及终端却小幅甚至微幅报涨。疫情肆虐下,不仅欧美、日韩等客户压价凶猛,而且海运费、仓储费、公路运费等都明显上浮,低利润、靠走量的纺服出口前景并不十分乐观。
-----
中国化纤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
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,经过制备纺丝原液、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。根据原料的不同,化学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。数据显示,2015年至2019年,我国化学纤维工业总产量由4831.71万吨增长至5952.80万吨,整体呈上升趋势。
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困境
1.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
虽然我国化纤产量已占据全球产量超过60%,但其中以常规产品居多,虽然差别化产品、产业用产品比例逐渐提升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整体技术装备落后,产品附加值不高、技术含量较低,企业研发投入少等问题,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不强。同时,我国纺织机械设备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,技术水平也存在不小的差距,这对我们化纤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2.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
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,劳动力成本将呈现趋势性的上涨。特别是生产、设备操作等一线岗位的员工长期存在招聘难、薪酬浮动大的情况。生产人员薪酬波动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,劳动者对劳动收入增长的预期不断增加,行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。
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前景
1.国家政策提供有力支持
《纺织工业“十三五”科技进步纲要》将“高性能涤纶工业丝制备技术”、“尼龙66纤维规模化制备与功能产品开发”和“PLA纤维”列为“十三五”纺织工业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。《化纤工业“十三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提出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,重点改善涤纶、锦纶、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、抗菌、耐化学品、抗紫外等性能,提高功能性、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。产业政策的不断推出,给行业内企业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,也将支持我国化纤行业更好、更快的发展。
2.应用领域不断拓宽
目前,主要发达国家虽然传统纺织工业不断萎缩,但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势头强劲,美、日、德等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量占比均在40%以上,而我国纺织纤维仍以服用为主,201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占化纤整体加工总量的比例为27.22%,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。未来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化学纤维行业发展的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,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、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。根据联合国预测,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将达到2.53亿吨,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占比将达67.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