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基于石墨烯的自适应热迷彩”纳米字体分流器不穿迷彩服,以融入周围环境。但热伪装——或与环境温度相同的外观——要困难得多。现在,研究人员在ACS杂志《纳米快报》上报道,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系统,可以在几秒钟内重新配置其热外观,以适应不同的温度。
大多数最先进的夜视设备都基于热成像。热照相机探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,该辐射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当通过夜视设备观看时,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会在较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。此前,科学家们曾试图为各种应用开发热伪装,但他们遇到了响应速度慢、对不同温度缺乏适应性以及对刚性材料的要求等问题。Coskun Kocabas及其同事希望开发出一种快速、适应性强且灵活的材料。
研究人员的新伪装系统包括一个顶部电极和一层石墨烯,底部电极由耐热尼龙上的金涂层制成。电极之间夹着一层浸透了离子液体的膜,离子液体中含有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离子。当施加一个小电压时,离子进入石墨烯,减少迷彩服表面的红外辐射发射。该系统薄、轻,易于在物体周围弯曲。研究小组展示了他们可以对人的手进行热伪装。它们还可以使设备在温度上与周围环境无法区分,无论是在更温暖的环境中还是在更凉爽的环境中。研究人员称,该系统可能会为卫星热伪装和自适应热屏蔽带来新技术。
作者感谢欧洲研究理事会和土耳其科学院的资助。
注:ACS不进行研究,但出版和公布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。